满朝文武听到李元昌这话,全都是一静,然后也不知道是从谁开始,哄笑声一下子就遍布整个朝堂。
李元昌有些羞恼,他自然不会蠢到人家是在夸他,一个个都在笑话他不知道天高地厚,区区一个窝囊废的咸鱼王爷,刚刚被降了爵,居然还有脸对朝政指手画脚。
只不过李元昌不敢发火,因为御座上的李二陛下阴着的一张脸已经黑的跟锅底一样了。
李元昌头皮发麻,生怕他这位好二哥嘴巴里吐出一句“推出午门斩首示众”的话来,他觉得长孙无忌一直在维护他,应该是担心自己挂了没人还他儿子那三千多贯,所以直接还钱之前应该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砍了脑袋,赶紧开口问道:
“敢问赵国公,如今拢州救灾,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长孙无忌瞄了一眼御座上的皇帝,淡淡的说道:
“根据张希臧所奏,拢州如今断粮的灾民却已经超过四千六户,要想度过此次蝗旱灾害,必须要熬到明年五月春粮收割。但是如今拢州粮食只剩三千石,粮价却已经涨到了斗米一百五十钱,拢州府库之中余钱不多,相对於灾情只能是杯水车薪。”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跟在勳贵子弟班列中闪出一人,正是之前对李元昌咬牙切齿的杜荷,这家伙觉得机会来了,跟着前面的人踩李元昌一脚应该问题不大:
“臣驸马都尉杜荷弹劾拢州郡王李元昌识人不明,误用张希臧这等庸才,以至於拢州水利不修,若是早早修好水利的话,拢州灾情当不会如此严重才是。”
李元昌心里涌起一股怒气,这些家伙真是把自己当成软柿子了,谁都可以来踩呼两脚,再说杜荷这家伙又不是他那个号称“杜断”的老爹,还没资格让李元昌畏惧。
是以李元昌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若是早早知道拢州有灾的话,还需要我等臣子来干嘛,陛下一人就将天下大事处理干净了。杜都尉这样的废话还说少说为妙,免得让真正为国操劳的干臣心寒。”
李元昌怼完这句话,还故意装作一脸诚恳的模样对着杜荷他爹杜如晦问道:
“蔡国公,你说是不是?”
事实上唐初豪杰辈出,此时的实权位置上全是一时之选的实干之才,他们是打心底看不起那群老夫子的,所以李元昌这话半点毛病没有,杜如晦也只能傲娇的冷哼一声而没办法反驳。
杜荷被噎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本来软绵绵的李元昌会突然反击,再一看他老子黑漆漆的老脸,杜荷脖子一缩,再不敢放屁,赶紧退回自己的班位。
李二陛下显然看不得李元昌这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冷声喝道:
“说正事!”
李元昌脖子一凉,不敢再叽歪,赶紧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臣弟觉得既然拢州灾民那么多,而兴修水利又缺少人力,为什么不招募这些灾民去兴修水利,这样一来……”
这种办法在后世根本不稀奇,电视上经常这么演的,但是此时还没有人如此做过。
不过有些话一点就透,更何况李世民的大臣们各个都是大才,不少人眼睛一亮,显然体会到了其中的好处,工部尚书阎立德更是急促的接口打断道:
“这样一来,兴修水利人力不足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户部尚书唐俭笑道:“还可以将准备给拢州水利的钱粮用到这些灾民身上。”
兵部尚书李靖也赞道:“灾民有了生计,也不虞他们铤而走险生出什么乱子来。”
与杜如晦合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更是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