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杨大人的反歌合唱团【求全订】(1 / 2)

第73章 杨大人的反歌合唱团【求全订】

震天动地的声音让现场不少人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脑后面的辫子。

还有一些绿营兵从战壕上探出头来,伸长着脖子朝前张望。

这么大逆不道的反贼口号。

对於这一代的汉人而言,已经是如此的陌生。

在南岸围观的吃瓜群众们也有人张了张嘴。

但最终也没人敢跟着喊出来。

一万多明军士兵,在加上军营之中同样以军队编制组织起来的一万多名民夫,两万余人的起身高呼,震天动地。

“发炮!快发炮!!”

脸色铁青的福康安当即大吼。

轰隆隆的炮声响起,把明军高呼口号的声音压了下去。

“还真是敏感。”

朱道桦微微一笑。

“让榴弹炮营准备开始吧!”

随着命令下达。

那些用水牛或是骡子拖曳着进入早就挖好的炮兵阵位上的一门门长管榴弹炮的炮衣被撤下。

随后几名炮手奋力将炮车旋转过来, 将大炮拖到预设阵地之中。

弹药车则是被拖到了距离大炮大约有十米左右的区域存放。

“装填准备!!”

伴随着一声声的命令。

榴弹炮营的炮手们熟练的按照操炮操典进行了装填、瞄准等战术动作。

而与此同时。

三个步兵旅,九个步兵营形成了九个作战集群。

步兵营的猎兵们走在最前方,以散兵的形式保持和大阵的合理距离。

扛着燧发枪的步卒在一阵阵的锣鼓、唢呐声中,在音乐的节奏下踏着有节奏的步点。

与此同时在步兵横队的两侧,是每个步兵营都加强的一个迫击炮连,这种迫击炮的口径就不是单兵掷弹筒可以比的了。

目前明军装备的简易迫击炮主要是三种口径,一种就是单兵掷弹筒, 抛射的炮弹装药量不到两个手榴弹的装药量, 另外一种就是加强到每个步兵营的迫击炮连, 使用的是“中号迫击炮弹”,装药量达到了半斤黑火药的程度。

而最后一种。

就是在正在前进的大阵后方跟随,用人力推车推着走的大型迫击炮。

装药量达到了一斤。

爆炸威力和破片都达到了令人怎舌的程度。

当然了。

这种迫击炮的威力,依旧比不上第一次投入战场使用的榴弹炮。

伴随着步兵横队缓步向前。

以榴弹炮营为核心的火力准备开始了。

一枚枚木托弹从炮口前方赛进炮筒——虽然说是榴弹炮,但这种火炮依旧是前装滑膛炮,用木托固定炮弹和引线,取消了用在舰炮上用来稳定弹道的尾翼和炮尖,这也就意味着这种炮弹可以填充更多的黄火药。

每一枚炮弹, 足足填充了三斤的黄火药。

使用矽藻土吸附硝酸甘油而得到的黄火药在爆炸威力上要比TNT小一点,但是也小的不多。

三斤黄火药的威力。

在这片战场上。

足够起到一击必杀的效果了。

凭借着清军那些粗糙的工事, 是根本不可能抵挡的。

炮口的角度在调整,榴弹炮的射击精度不算高,但是这种火炮本来的目的就是用来对付城墙和坚固工事的。

只要大概能把炮弹发射过去就行。

一切都做好了准备。

明军的步兵大阵也停留在了清军的火炮射程之外一点。

“在大战开始之前,先给这些清军的绿营兵们一点小小的震撼!”

随着朱道桦的命令。

十几名已经被割掉了辫子, 但是还是身穿着绿营武官服的绿营武官被请了出来。

为首的一人.

正是当初领三千绿营兵打了头阵的广东绿营提标参将,汉军八旗正白旗的旗人, 杨流芳!

“杨流芳”

“在,奴才在。”

杨流芳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硬气。

朱道桦倒是不觉得奇怪。

那种快乐药要是给干隆皇帝来一针, 怕是大清朝的江山他都可以让出来。

“你不是本王的奴才,本王也不需要和干隆一样要那么多奴才。”

朱道桦摆摆手说道。

“本王素有仁心,大战将起,生灵涂炭。所以本王先礼后兵,你带着你的十几名部下一同前去阵前劝说广东绿营兵官投降吧。”

“是!罪臣领命。”

杨流芳跪在地上,五体投地。

和他跪了一片的。

还有三个游击,七个都司,十二个千总,二十八个把总.

还有二十六名领千总、把总衔的亲兵。

拢共七十七名大清武官,最后全部都跪在了朱道桦的脚下磕头当了二臣了。

嘿。

等这一票人集体出现在清军军阵之中劝降。

那可真的是广东官场的大地震了

只是打了一阵。

这广东绿营带兵官就投降了七十七个。

这些人可是堂堂大清经制之军的武官啊!

杨流芳更是汉军八旗的旗人。

就这等身份。

就这样看起来是绝对值得信任的人物。

居然投降到了大明那边。

这让两广总督福康安,或是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的干隆皇帝如何能信任这两广不,应该是整个大清朝的绿营兵?

而现在,这帮人不但投降了,而且还要帮着大明劝降,俨然一副优秀贰臣的模样。

“杨流芳,本王向来说话算话,承诺的事情是一定会做到的, 只要你老老实实的听话, 我可以保证.那种东西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朱道桦看了看杨流芳说道。

好好的一个大清忠烈。

现在变成瘾君子了。

真是作孽。

“你的家眷也无须担心, 若是只有你一人投降,清鞑还会杀鸡儆猴,但如果.”

朱道桦冲着杨流芳微微一笑。

“如果两广绿营、江西、湖南、贵州等省的带兵官投降一大半呢?”

杨流芳浑身一个激灵。

他立刻明白了朱道桦是什么意思。

一人投降。

清廷肯定是要抓典型,诛九族。

但如果南方诸省绿营。

乃至於汉军八旗被俘虏的武官全部投降了呢?

清廷能全部杀了这些武官的家眷吗?

要知道。

绿营武官、汉军八旗之间可是有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的。

要是这一把明军把一大半的南方诸省绿营、广州驻防汉军八旗的带兵官抓个一半左右。

那清廷敢把他们的家眷、亲族都杀了吗?

除非他们要直接逼反两广、江西、湖南、贵州等地的绿营。

这就是“法不责众”啊。

杨流芳不是傻子。

他本来还以为自己这一投降,全家老小都得玩完。

不过朱道桦一提醒。

立刻就让他意识到

事情,还没有结束呢!

经过朱道桦这一番劝导。

杨流芳去劝降两广绿营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升。

这边投降反正的越多。

清朝那边就越不敢对他们的家眷做什么。

而杨流芳也知道朱道桦需要他做什么。

劝降只是一个动作,肯定不存在杨流芳阵前喊话,诸省绿营就纷纷反正这种事情。

杨流芳的作用在於打击对手的士气,同时也告诉诸省绿营一条出路:连汉军八旗都能投降,你们为什么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