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二人互补(2 / 2)

他们个个要人脉有人脉,要资源有资源,储备的东西底蕴深的很,他们共同发力,还真没什么事情是他们不能协力解决的。

当然,这郡王他们还真解决不了……不提也罢,说多了都是泪。

至於李元昌的这番话,当时武媚娘倒是听懂了大概,人力嘛,生产粮食总是需要人手的,这点不难理解。

问题是人才,你说人才重要,倒是也对,可要找人才不该在那些文人中寻找嘛。对着这帮灾民说要人才算什么?

当然武媚娘所想的也并无不对之处,毕竟在她的认知力,人才大多是在这些饱读诗书之辈中来得,至於像那木匠之类的技艺,那只能算奇技淫巧。

自古以来,这些东西都是不怎么被看重的。

但李元昌指的却并非是这个狭义的人才。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够在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那都算人才。

而灾民这么大的基数,或许很大一部分只能做些劳力,但也许里面就有小部分是有成长性,可培养,或者本身有点特长的。

只是他们之前没有意识的,并未利用起来自己的优势。

所以李元昌从未小瞧过这些灾民,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人都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在他看来,这次流民聚拢过来或许有点压力,但处理得当,危害定然不会有,反而放任不管才容易出事。

须知自古以来,有许多的造反都是因为百姓活不下去了,不得已而为之的,而这些没饭吃的灾民,就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但你总不能说以防万一直接杀光了吧,本来见死不救就已经是件凄惨的事情了,再要这么一闹,绝对会天怒人怨,杀人狂魔谁受得了。

反倒是尽力让他们吃饱饭,他们不但不会给你惹事,还会感恩戴德,甚至能给你当帮手。

就如之前收下的张金,就是这其中的典范。

他初到王府的时候,李元昌只是让他给王府做些粗活打打下手。

随后张金就被分配去了劈柴,与那原先陈武手下的师爷,成为了同僚。

这两人一个精明过人,一个又有点机灵嘴皮子过人,初一相见,就聊了开来。

只不过师爷虽然会说话,但喜欢明哲保身,比较怂,而这张金是爱说话,有时候嘴皮子快过大脑,胆子未必就顶天大,但也是较为出众的了。

可以说,两人似有些相似,但其实截然不同,但二人反倒可以互补。

至少考虑深刻严肃的事情,这师爷肯定更靠谱,但做起事情来,就又比不得张金了。

李元昌见到二人凑在一起如此奇妙又和谐,顿时就灵机一动,将两人拉出去当起了这办起的织坊的管事人。

师爷是觉得自己终於能摆脱苦力活了,一边看着双手老茧一片一边泪流满面,心里暗暗决定不管做什么都要尽职尽责仔仔细细。

而张金却是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当个管事的,更是喜不自禁,同样尽心尽力去做。